行业动态
旺季时“忙不歇”是他最大的感受
11月秋高气爽的季节,记者驱车来到工厂前,打开车门就闻到空气中飘散的阵阵甜香。徐集镇的花生糖,在六安市可谓家喻户晓。香、脆、酥的徐集花生糖甜而不腻、回味悠长,在当地已经有100多年制作的历史。


经过不间断差不多二十分钟的搅拌,麦芽糖水分渐渐蒸发、变的有粘性,这时拿过小苏打倒入锅中,原本粘稠的糖浆立刻开始膨胀,大量气泡像被赋予生命一般涌出。紧接着,倒入炒制好的花生,糖浆以最诚挚的怀抱,拥抱了酥脆的花生。带着热恋的香气出锅,接下来轮到女工们忙碌。她们用特制的弯刀,趁热将花生糖切成大小差不多的小块,不一会儿,桌上堆满了等着装袋的小块花生糖。轻轻咬一口,花生的坚果味缓解了麦芽糖的甜腻感,酥中有脆,清甜爽口。
“那时候爷爷挑着个担子,走村串屯,手里拿着个拨浪鼓,很远就能听到拨浪鼓的声音,这拨浪鼓一响,乡亲们就知道货郎来了,家里用的小来小去的东西都可以买到,也可以拿鹅毛猪毛换两盒火柴的,当然也有这香酥的花生糖!”张学斌回忆道。过去的时候,拨浪鼓一响,农村的孩子是最高兴的,赶紧把家里能换糖的东西找出来,追着货郎,跟着货郎担子跑,哪管是换了几块糖,那也是乐得不行了。
饮水思源,致富不忘乡亲。进入新时代,看到了徐集花生糖的春天,张学斌毅然辞职回到家乡,投身到花生糖制作和乡村振兴这一甜蜜而伟大的事业中来,目前,翁家塘坊正带动着周边十几户村民致富奔小康。“挑货郎见证了我们小家庭的变迁,更见证了我们时代的发展和进步。我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徐集花生糖的制作传承人,深知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。我一定要传承好这份老手艺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,带领乡亲们为实现乡村振兴努力奋斗。”张学斌充满干劲的说道。
